中醫刮痧療法是一種安全、有效、簡便易行的自然療法

以中醫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指導,融合了針灸、按摩、點穴、拔罐等中醫非藥物療法

 作用原理

刮痧療法通過用刮痧板等工具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刮拭,以刺激肌肉組織的收縮、加快血流速度、促進新陳代謝,從而起到活血化瘀、調整陰陽、舒筋通絡、排除毒素等作用。

功效

  1. 活血化瘀: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,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,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迴圈,增加組織流量,從而起到活血化瘀、祛瘀生新的作用。
  2. 祛邪排毒:刮痧可以疏通經絡、調節氣血,增強內分泌的調節功能,進而起到促進濕邪、毒素排出的作用。
  3. 清熱解表:刮痧可以祛風散寒、疏散風熱,適用於感冒、中暑等病症。
  4. 解痙止痛:刮痧能夠調氣活血,促進經絡疏通,達到解痙止痛的效果,適用于乳腺增生、乳腺炎、落枕等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適。
  5. 調節陰陽:刮痧特定的手法及走行方向可以用於調和陰陽,改善臟腑功能、睡眠障礙等。

適應症

刮痧療法適應證廣,可用於輔助治療多種疾病,如頸椎病、肩周炎、腰椎間盤突出、感冒、肥胖、乳腺增生等。同時,刮痧還可以改善面部皮膚狀態,輔助改善單純性肥胖等。

操作方法

  1. 病人取舒適體位,充分暴露施治部位,並用溫水洗淨局部。
  2. 用邊緣光滑的刮痧板等工具蘸上刮痧油,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複地刮。
  3. 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,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,或每次都由內向外,不得來回刮動。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,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即止。
  4. 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,根據病情需要,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、胸部、脊柱兩側、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刮痧。

 注意事項

  1. 刮痧並不適用於所有人群,如皮膚有破潰、中風、急性傳染病、重症慢性病患者等均不適宜刮痧,需先由醫生評估後再決定。
  2. 刮痧過程中要注意保溫,避免受寒。
  3. 刮痧後半個小時內不要洗冷水澡,以免寒氣入侵。
  4. 刮痧後要注意水分的補充,可飲用1~2杯溫水。
  5. 痧沒退之前,不能再次進行刮痧,以免損傷皮膚。
 

 

 

禁忌症

  1. 皮膚有破潰或感染的部位不宜刮痧。
  2. 患有中風、急性傳染病、重症慢性病等疾病的患者不宜刮痧。
  3. 孕婦的腹部、腰骶部以及某些特定穴位(如合谷、三陰交等)不宜刮痧。
  4. 醉酒、過饑、過飽、過渴、過分疲勞等情況下也不宜刮痧。

綜上所述,中醫刮痧療法是一種安全、有效、簡便易行的自然療法,適用於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和保健養生。